公众号记得加星标⭐️配资行业第一门户,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编译自chosun。
在人工智能 (AI) 热潮的推动下,引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电子正经历着快速变化的半导体市场的衰退。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遭遇了“业绩冲击”,高带宽存储器 (HBM) 业务表现不佳,晶圆代工业务也出现巨额亏损。ChosunBiz 采访了曾在半导体 (DS) 机构部门工作的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工程师,探讨了三星半导体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A某(38岁)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半导体热控制硕士和博士学位,拒绝了硅谷企业的邀请,于2020年加入三星电子。他自诩为“半导体的敌人”——热控制领域的顶尖专家。然而,加入三星电子三年来,他被分配到与其背景无关的岗位,从未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该机构没有热数据分析的职位,他多次申请调动部门,但均未获批准。最终,他跳槽至一家开发半导体芯片设计不可或缺的仿真软件的全球性半导体设计自动化(EDA)公司。
B先生(40岁)是先进封装技术专家,在美国名牌大学完成学业并担任研究员后,进入了三星电子的晶圆代工部门。他的团队负责人,拥有“封装部门”的光鲜背景,却出身于被英特尔收购的一家软件公司。B先生的团队负责人对下一代封装项目一无所知,分配给团队的项目也进展不顺利。这是因为人事部门只相信“英特尔”的名义,未经核实就直接录用。B先生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在一个根本无法进行技术讨论的领导手下工作。
代表韩国半导体产业的三星电子核心工程师的离职潮仍在持续。三星电子全体员工的离职人数从2022年的6189人增加到去年的6459人。具体而言,据三星电子内外消息人士透露,由于硕士和博士人才纷纷离开半导体(DS)机构部门,人们的危机感正在加剧。
据朝鲜商业10日采访,多名三星电子前工程师指出,人事决策不考虑个人专业技能,以及脱离现场情况的官僚管理等问题。朝鲜商业采访的三星半导体前工程师大多在2017年后离职。前会长权五铉退休后,事业支援特别小组完全掌控了半导体机构部门的人事、财务等,失去了三星半导体长期保持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普遍分析认为,现在连研发(R&D)和设备投资都要处处受审查,半导体运营的经营管理面临威胁。
人们越来越担心,被称为“少数天才推动航空母舰”的系统半导体业务核心人才的流失可能预示着未来竞争力的丧失。许多人对系统LSI和晶圆代工机构部门的生存表示担忧,因为与存储器业务相比,这两个机构部门的工作条件更差。过去几年,由于外部批评,这两个机构部门的业绩一直低迷,内部士气也大幅低迷。
去年转投SK海力士的C某(38岁)曾在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材料工程专业学习,并在三星电子代工机构部门负责FinFET等先进工艺。他表示:“过去的问题在于从存储器机构部门调来的高管缺乏了解;现在,更大的问题是外部领导除了自己负责的具体工艺流程外,对整个工艺流程缺乏了解。”
C先生表示:“在晶圆代工过程中,众多工序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如果领导者不能纵观全局,就会延误问题的解决和工序改进战略的制定。最终,这个负担会落在现有员工身上。”他继续说道:“在难以展现专业技能的环境中,加上与存储器业务相比待遇持续存在差异、晋升机会缺乏等原因带来的被剥夺感,除了离开公司,别无选择。”
种种迹象表明,领导力问题是三星半导体的顽疾。曾任三星电子责任研究员、现首尔私立大学教授的D某表示:“从15年前到现在,组织文化没有任何变化。”他表示,“存储器机构部门的高管需要一年时间才能理解业务,而启动联合项目则需要两年时间。调动到其他机构部门或离开公司的周期持续了十多年,研发的核心‘可持续性’正在彻底崩溃。”他还补充道,“过去甚至没有挑战性的研发,而是盛行着一种不惹麻烦的文化,这种文化至今没有改变,让我感到很沮丧。”
一位曾在三星半导体公司负责招聘和内部组织的前工程师指出了人力资源方面的系统性问题。一位拥有首尔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三星电子封装相关部门工作、目前就职于全球EDA公司的半导体专家表示:“能力不足的团队负责人无法正确评估人才是否能保住职位”,并补充道:“人力资源部门只关注‘从哪里招聘’这个关键绩效指标(KPI),而没有深入思考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还有人批评称,不尊重工程师个人专业知识和成就的文化正在侵蚀整个组织的创新动力。前工程师们一致诊断,人工智能时代至关重要的“速度”和“灵活性”已经丧失。
崔永元在美国获得电子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创办初创公司之前曾在三星电子担任系统半导体工程师。他表示:“要生产出适合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速度和专注力至关重要,但在三星这样的大型企业自上而下的决策体系下,创新是不可能的。” 他表示:“在复杂的汇报和财务审查流程中,尝试新架构的项目经常被推迟或拒绝。虽然三星在制造方面拥有优势,但这种成功的方法在人工智能时代行不通。”
批评人士指出,仅仅追求“稳定”的保守选择阻碍了增长。一位在三星电子系统LSI机构部门工作近20年、负责设计资产(IP)开发的AI半导体公司高管表示:“高通凭借在移动应用处理器(AP)领域积累的能力,正在向汽车和物联网(IoT)领域拓展业务,而三星却在系统LSI领域沦为一家只生产移动AP的公司。” 他表示:“尽管拥有自主研发的调制解调器芯片技术等足够实力,但由于缺乏领导力和保守的经营方式,错失了进军其他领域的机会。”
他声称,“半导体IP是通过创造力和开发能力预见4~5年后半导体市场的尖端项目”,“很多工程师都希望通过自主开发IP来提升三星的系统半导体事业实力。虽然拥有相当实力的工程师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课题,并取得了申请、注册专利等成果,但管理层却只说‘提交我们能看懂的报告’”。他还补充道,“陈旧的报告文化和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缺乏了解,导致很多人才离开公司,其中一部分人现在在ARM或博通等公司高薪就职。有了这样的成功案例,留在公司的工程师还想留下来吗?
加图立大学商学院名誉教授金基灿表示:“三星电子内部人才济济,但有效发挥这些人才的授权体系已经崩溃。”他还表示,“在前任会长权五铉执政时期,也就是三星半导体的鼎盛时期,‘以金钱奖励业绩,以晋升奖励能力’的原则非常明确,但如今,这种制度几乎荡然无存。虽然有必要进行全面检讨,但三星内部官僚化的‘三星公务员’管理团队却对这一问题视而不见。”
https://biz.chosun.com/en/en-it/2025/07/10/JAB5QBYZ25CG3P2MKQORTBDV7I/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090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一鼎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